包粽子、赛龙舟、编彩绳、插艾草……今年的端午假期似乎格外热闹,各地营造出的节俗体验新场景,仪式感满满,活力满满,让人们在品尝“节日味”的同时也尽享浓浓的传统“文化味”。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还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,民间民俗活动向来十分丰富。在太原,汾河公园赛龙舟、社区邻里包粽子、博物馆里做香囊,数十种“体验式”活动让人感受到热闹的节日氛围。在临汾贡院街,国风巡游、国潮诗画、端午雅集让广大游客沉浸在古风古韵中,乐而忘返。在朔州非遗民俗园,演员们身穿设计有榫卯和青花瓷元素的服饰,手拿公鸡、青铜雁鱼灯等各种造型的剪纸,上演时尚走秀。当习俗与艺术、国潮与现代、竞技与体验相结合,传统节日便有了新颖多元的打开方式。 今年的端午节小长假,恰好邂逅2024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、非遗购物节等上万场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。气象万千的非遗与精彩纷呈的端午习俗交相辉映,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与精气神扑面而来。在全国各地的河流江湖,处处上演着龙舟竞渡的欢腾景象,不仅现场人山人海,网上围观者也激情四溢。近年来,“赛龙舟”这项国家级非遗不仅广受群众喜爱,风靡大江南北,而且被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,焕发出崭新生命力,成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。 而当年轻人遇上传统端午节,还会碰撞出穿越时空的生活美学。青年舞蹈家舞动的《屈子问天》,以中式美学演绎了屈原的家国情怀,感动了万千观众;有汉服爱好者沉浸在宋韵四雅课程中,焚香点茶;一些鲜花店把普通的艾草进行装点,制作成了中式艾草门挂,颇受欢迎;还有的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出精美的香囊、彩绳,赠送亲友,并送上“端午安康”祝福。“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。”端午节文化习俗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发展,让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历久弥新,凸显出当代审美。 近年来,国风、新中式成为潮流。每到节假日,打卡博物馆、探寻古建筑,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,穿汉服、学礼仪,也走进更多生活场景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2023年预订博物馆门票的客群年龄中,90后群体同比增长4.4倍,00后同比增长8.2倍。时下,正值高校毕业季,簪花、中式云肩、传统纹样等元素与学士服混搭的穿搭方式十分流行。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浓厚热情。文化自信自强正成为新时代青年最大的底气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“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,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,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、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。”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,传统节日犹如璀璨的星辰点缀其间,又像一个个小切面,可以让人管中窥豹。立足这些小切面,我们要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、广泛开展多彩的民俗活动,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,让文化基因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、同现代社会相协调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浸润和滋养现代生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