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夜山秋雨滴空廊,灯照堂前树叶光”。在大地被洗礼、夜幕降临之际,我和搭班老师开启了一次家访之旅。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,是考虑家长们的时间,趁着他们下班回家,我们再登门。 家访过程中,我们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,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、办学特色、教育教学目标、日常管理要求等,努力使家长理解并产生认同。 学生见到我们,高兴地拿出自己的珍藏品让我们欣赏。此时,学生把我们当成亲密的朋友,没有一点拘束。我真心觉得,这种面对面在学生家中的交流与在学校的交流不一样,坐在学生家中,学生对我们更加亲近、更加信任、更加依赖。 这次家访活动,我们重点了解了不同特点学生在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,并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、言行举止。日常生活中无论多忙,家长都要慢下来,多陪伴、多沟通、多倾听、多引导孩子,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。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班里一位积极乐观的女孩,她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,我猜想她的妈妈一定很能干、很优秀。当我来到她的家中,我才知道平时爷爷、奶奶陪伴她较多。孩子的阳光乐观和满满的正能量,是受她奶奶的影响。她的奶奶和蔼、亲切、自信、自强,会感染身边的人。对于孩子的现状,孩子奶奶还是很满意的,她说人就应该要强、争优,不断进步,希望老师能帮孩子进一步提升。我很感动于老人的格局和教育理念。于是,我鼓励孩子再自信一点、活泼一点,再努力一点、拼搏一点。我与她约定,以后在课堂上是师生,课下是朋友,欢迎她随时来找我聊天谈心。她开心极了。我知道,孩子不仅需要鼓励与激励,也需要理解和慰藉。 家访结束后,我进行了深刻反思: 父母的有效陪伴和高质量陪伴对于很多学生而言,确实很难实现。有的父母忙于工作,顾不上孩子;有时和孩子待在一起,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时间,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,或进行一场心贴心的交流,这是导致亲子关系不能积极发展的关键原因。 有的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;在本来应该严格要求的地方放纵孩子,却在本应该放手给孩子自由的地方过度干涉;不能在处理亲子关系中,清醒地知进退、明得失,这就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奏效的重要原因。 还有的家庭,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,没有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。当孩子出现问题时,往往互相指责,不仅破坏家庭关系,而且极易导致孩子言行不一,扭曲孩子的性格。良好的家庭教育,父母必须有所分工,但思想必须统一,要构建一种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。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,不同的家庭成员要给予孩子不同的呵护、帮助和指导。 推开一扇家门,打开一扇心门。家访不仅是教育的双向奔赴,更是爱与责任的延伸。家访,是家校情感的连接,更是常态化的工作。我明白,有时候,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,仅靠一次家访不可能完全解决,本次家访结束了,家校联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。老师家访工作的开展,不仅在假期,平常也可以随时进行,上门、打电话、微信、家校联系册等都是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。 走进千家万户,拉近家校距离,做学生温暖的引路人。在温暖高效的陪伴下,相信孩子们会健康成长!(上站小学??帅燕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