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中,备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日常工作。它看似平凡琐碎,实则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与智慧、考验着教师的热情与毅力,不断以创造性成果筑牢教师专业根基,向课堂灌溉“源头活水”、为学生播撒“阳光雨露”。下面结合初中古诗《赤壁》的备课,谈谈教师如何既独立思考又广泛参考,提升备课的创造价值。
独立思考,指教师先不参阅任何资料、不借助任何“外援”,独自反复研读教材,梳理钻研心得,整合教学内容,制定教学方案。“独立”二字,有三点含义。一是应主动备课、备出主见,从小处沉心静气地研究语言文字,向实处精雕细琢地谋划课堂教学,别只依赖集体备课。二是应高效备课、备出高见,做到对教材内容滚瓜烂熟、对教学重点了如指掌、对教学思路心中有数,别老习惯吃“夹生饭”。三是应创新备课、备出创见,尽量对课文有独到解读、对教学资源有独到选用、对教学活动有独到设置,别老偷懒吃“现成饭”。
这里想到一个事例。著名学者许子东曾回忆,自己早年打算撰写关于郁达夫的论文,本已做足准备,却忽然发现自己的想法几十年前就被曾华鹏、范伯群二位前辈写过了。他绝望地向导师钱谷融求助。钱谷融说:“那是因为你还没在作品中读出你自己。”这话对语文教师有一定启发。备课固然受课标、教材、考试等“指挥棒”的硬性规约,但语文毕竟是人文学科,教师不应将备课奉为绝对客观、绝对标准的科研,而要承认其中也存在主观性和个性因素,努力在可行范围内掘出深意、翻出新意。
《赤壁》曰“自将磨洗认前朝”。教师正宜用“磨洗”的态度独立细读该诗,“认”出诗人杜牧的熠熠诗笔和灼灼诗心,设计品词论句、评点批注的学生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把诗中文字的滋味、思想的意味、人生的况味融会贯通。
诗歌第一句写静态,呈现了一种静穆。“折”“沉沙”“铁未销”等字词刻画尘封的文物,上面布满历史的细节,透露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,传达出光阴荏苒、物是人非、功名过眼的沧桑。第二句写动态,包含了一种动容。“磨洗”是自觉的行动,表现了敬重历史、探寻历史的严肃。“认”是自然的心动,表现了重返历史、反思历史的敏锐。“自”即自己,自己拿起、磨洗断戟,思量断戟,不禁浮想联翩,为下文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、寄托自己的人生慨叹作铺垫。第三、四句强调机遇对人才的重要性,越是人才越需要机遇,有时机遇可遇不可求。诗人引周瑜为同类,用历史的镜子照见现实、照见自我,隐隐吐露自身怀才不遇、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气。
广泛参考,指教师经过独立思考后,须跳出自我的封闭圈子、惯性思维,博览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资料、文本解析资料、教学设计资料、拓展阅读资料、习题试题资料,改进备课。犹如好奇的孩童推开窗子瞭望世界,教师的精神为之一振、视野为之一宽、认知为之一新,在征引借鉴中取长补短、在啜英咀华中有所超越,增加站稳讲台的自信与底气。
比如关于《赤壁》第三、四句的写作手法,教师可参考相关赏析文章作为补充,搜寻课外古诗词与本诗比较,设计比较阅读、联类阅读的学生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立体理解千古名句的艺术特色。
首先,第三、四句运用反向假设的思维,从若无东风帮助这个史实的“反面”大胆假想,推出周瑜一方可能因此战败的结论,不落窠臼、独树一帜。可与杜牧《题乌江亭》的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比较。这两句诗设想假如项羽不屈不挠、重整旗鼓,说不定能绝地翻盘,历史走向或将改写。两诗同是议论兵家成败、英雄得失,同样探讨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、可能性,同著反弹琵琶、标新立异之语。
其次,第三句的“周郎”与第四句的“二乔”对举,剪裁精巧,美学意蕴丰赡。英雄与美人并肩,刚柔相济,平添浪漫情调;风骨与风流交辉,张弛有致,点染绰约风姿;个体与时局互见,以小见大,折射历史潮动。可与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的“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”比较。“公瑾”与“小乔”亦是英雄对美人,以小乔衬托周瑜风华正茂、英姿飒爽的形象,丰富了审美感受。还可与李白《赤壁歌送别》的“烈火张天照云海,周瑜于此破曹公”比较。“周瑜”与“曹公”是英雄对英雄,场面恢宏壮阔、气概豪迈慷慨,但审美感受却有点单调、单薄,略逊于杜诗。
最后,第四句写周瑜一方战败,没有空发议论、危言耸听,而通过二乔被关铜雀台的景象,将议论转化为描写、将抽象转化为形象、将理性转化为感性、将理趣转化为情趣。此句先写“春”再写“深”,虽有春光但已深藏,转眼把富丽堂皇的浪漫色彩冲散了、破灭了,意脉陡然跌落、一波三折。“深”的幽邃感、孤寂感尚未消尽,“锁”的窒息感、凄冷感又扑面压来,使氛围更寒、情致更悲、张力更大、诗意更凝固。这种写法营造了生动的情境,提炼出一个隐喻性、象征性符号,委婉、深沉、感人,更具“诗味”。可与杜牧《登乐游原》的“看取汉家何事业,五陵无树起秋风”比较。这两句诗描绘如今的五陵原一派荒芜,唯余秋风萧瑟,暗指昔日的汉朝繁华不再,令人唏嘘,亦属含蓄克制、画中寓意的诗风。
打个比方,独立思考如“独上高楼”,广泛参考如“望尽天涯路”,彼此结合、缺一不可,升华了备课的境界,磨炼了教学的技艺。
对语文教师来说,充分发挥日常备课的创造性,最直接、最显著的好处是能够克服职业倦怠、促进专业发展。这里想到一个事例。著名学者王立群在接受采访时被问,“你一辈子只教一门课,不腻吗”?王立群说:“我讲的内容是不断深入的,刚开始没有研究,只是讲别人的东西,后来有了研究,有了自己的看法,有了自己的发现、发明,就是讲自己的东西,很有成就感。”这话对语文教师有一定启发。教材的书卷不断翻动,教师的备课不断深化。课是年年备,年年有新念头、新讲头,年年有新内功、新收获,年年有新活力、新热度。教师调动全部的生命力、创造力,不知疲惫地耕耘专业田园、培育莘莘学子,永远精进,永远年轻。(城区教育局 ?侯 ?杰)